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详情

◈ 城市山体滑坡事件频发,滑坡灾害预警系统亟待升级

城市山体滑坡事件频发,滑坡灾害预警系统亟待升级


5月8日5时许,福建三明市泰宁县开善乡发生山体滑坡,造成池潭水电厂1座办公楼被冲垮、1座项目工地住宿工棚被埋压。截至8日20时30分,泰宁山体滑坡失联人数增加至41人,其中属中国水利水电十六局35人、中国水利水电十二局6人。另据央视前方记者下午介绍,现场搜救人员用生命探测仪探测到3处疑似生命迹象,救援力量正全力推进,当地雨势加大,有可能再次发生山体滑坡。

这让我们想起2015年12月20日,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园发生的山体滑坡事件,那次灾害滑坡覆盖面积约38万平方米,造成33栋建筑物被掩埋或不同程度受损,灾害造成的失联人员总数达到91人,其中男性59人,女性32人。


虽然两次灾害发生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灾害发生地区的地质情况也不完全相同,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们对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因素增加,滑坡灾害在人群密集地区甚至城市发生的可能性原来越大。因此,我们在灾害预警方面所做的工作将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在城市渣土处理这个方面,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由以前的零压力成为现在政府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


以深圳为例,2006年以后,深圳就进入了余泥渣土排放难的阶段。

2006年,龙岗中心城余泥渣土受纳场填满封场并被征用为大运会场馆建设用地;2007年,宝安西乡、南山塘朗山受纳场三期工程均使用完毕。而此时深圳申办成功第26届大运会,相关场馆正如火如荼地建设;深南路、北环大道、滨海大道等道路大面积进行改造;轨道交通二期工程——1号线延长线、2、3、4、5号线集中开工。余泥渣土排放难的问题在原特区内外全面爆发,甚至对深圳市的社会经济、城市环境、交通安全造成了严重挑战。

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市产生的各类余泥渣土是950万立方米,这一数字因轨道交通二期、三期工程的建设被一再刷新,如今已经达到年产生3000万立方米数量。

在深圳相关部门的各类文件里,“井喷”一词成了描述余泥渣土数量的固有搭配词汇。导致余泥渣土数量井喷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轨道交通建设。当人们享用便捷的地铁交通时,估计很少有人会去计算,建一个地铁车站、挖一公里地铁隧道要挖掉多少方的土。

深圳的地铁站通用尺寸为190(米)×19(米)×20(米),这些挖出的土方再乘以1.2的松散系数,可以计算出一个地铁站所产生的土方量达到8.7万立方米,用20立方米一车的泥头车要运4350车次!而直径6米的地铁隧道,一公里(双向)要挖出土方6.8万立方米,需要运3400车土。例如地铁二号线的建设,开挖的土方就达到540万立方米。

而房地产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楼盘开发数量激增,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又使得无论商业还是住宅地产均需要配备足够面积的地下车库,开挖的土方也大大增加。

如何处理这些数量巨大的余泥渣土,成了相关部门头痛的事情。


这个问题并非只有中国遇到,从各发达国家在城市灾害预防这个领域所做的努力以及达到的技术高度就能窥见发达国家也遇到不少城市滑坡灾害事件。日本灾害频发,是最早开始进行灾害预报机制研究、开发滑坡灾害预警机制系统的国家;韩国于1995开始引入滑坡预防系统;台湾于2001年研发出泥石流防灾应变系统及滑坡灾害管理系统;美国WinStab、瑞士等国也相继在灾害预测计算方面研发出成熟产品。


以上各国的研发主要集中在空间预测方面。国内在近几年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系统深入探索,利用有限元虚拟软件对城市岩土状况进行探测分析,从而建立反应灵敏的预测报警机制是我们正在探索的方向。目前比较先进的预测系统如深圳有限元分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主持研发的“城市岩土灾害预测系统”,结合了行业应用(地质灾害预防自动化)、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及行业科技创新(滑坡灾害机理的研究),能有效实现城市地质灾害防控的快速化、准确化和自动化,对整个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相对上述几种预测,深圳有限元分析“城市岩土灾害预测系统”将时间预测和空间预测相结合,,实现了灾害预测计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灾害预测技术已经跻身世界领先级水平。


希望在城市的建设中,有限元分析技术能在灾害预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不受到伤害。